top_wz.png

您现在所在的位置: 首页--综合--时代风采--各界楷模

各界楷模

中宣部授予张富清“时代楷模”称号

发布时间:2019-06-18 16:43:21 浏览次数:1371 来源:新华社武汉6月17日电  分享:

        新华社武汉6月17日电 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,中央宣传部在湖北省来凤县向全社会公开发布张富清的先进事迹,授予他“时代楷模”称号。 
        习近平总书记对张富清同志的先进事迹作出重要指示强调,老英雄张富清60多年深藏功名,一辈子坚守初心、不改本色,事迹感人。在部队,他保家卫国;到地方,他为民造福。他用自己的朴实纯粹、淡泊名利书写了精彩人生,是广大部队官兵和退役军人学习的榜样。要积极弘扬奉献精神,凝聚起万众一心奋斗新时代的强大力量。 
        张富清是原西北野战军359旅718团2营6连战士,在解放战争的枪林弹雨中九死一生,先后荣立一等功三次、二等功一次,被西北野战军记“特等功”,两次获得“战斗英雄”荣誉称号。1955年,张富清退役转业到湖北省最偏远的来凤县工作,为贫困山区奉献一生。张富清的先进事迹,充分彰显了共产党人坚守初心、不改本色的政治品格,有力弘扬了淡泊名利、无私奉献的崇高精神。 
        近一段时间以来,张富清的先进事迹经新闻媒体广泛报道后,在全社会引起强烈反响,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基层党员干部通过多种方式,表达对他的由衷敬佩。大家认为,他的先进事迹体现了对党忠诚、为国奉献、甘于奉献、淡泊名利的崇高精神,生动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坚守初心、不改本色的高贵品质,不愧为全社会学习的榜样,不愧为时代的楷模。大家表示,要积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号召,以张富清为榜样,积极弘扬奉献精神,不忘初心、牢记使命,淡泊名利、砥砺前行,努力做新时代的奋斗者,以优异成绩向新中国70周年华诞献礼,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更大贡献。 
        “时代楷模”发布仪式在湖北省来凤县举行,现场宣读了《中共中央宣传部关于授予张富清同志“时代楷模”称号的决定》,播放了反映张富清先进事迹的电视片。发布单位有关负责同志,“时代楷模”张富清的亲友、同事及社会各界代表等参加。


永不消磨的初心

——记时代楷模张富清

乔佳妮   陆晟


        6月17日,湖北省来凤县文化中心民族大剧院内,一场跨越千里的颁奖仪式在此举行。
        这里是中央广播电视总台《时代楷模发布厅》的发布会现场,也是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第一次在北京之外的地方为时代楷模颁奖。
        本期的时代楷模不是别人,正是老英雄张富清。
         一颗感恩心,深藏功与名。
        60多年的风风雨雨,从人民功臣到人民公仆,他将军人的血性与忠诚,书写在家国的历史长河中。为中国人民谋幸福、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贯穿始终。在部队,他保家卫国;在地方,他为民造福。他用自己的朴实纯粹、淡泊名利书写了精彩人生。
        平凡是如何孕育出崇高的?初心又是如何支撑信仰的?这位耄耋老人用60多年的坚守给出了答案。
        坚守初心的人,注定会被时代铭记。
        一扇窗
        来凤县位于鄂西边陲,与湖南、重庆接壤。
        老英雄张富清的家就在县城里的建行家属院。
        张富清所住的五层高的单位宿舍楼已经有些破旧,水泥墙的缝隙里长着青苔。
        张富清的家,在整栋楼里是最好认的——只有他们家的窗户还是旧木窗。在张富清家的客厅里,沙发表皮磨损严重,茶几缺角,柜子也不成套,墙面略显斑驳。“吃的、住的已经很好了,我没啥别的要求。”每每有人问他,为何住在这样简陋的房子时,张富清轻描淡写的话语中总是透着满足。
        同房屋一样老旧的,还有放在桌上的一本翻烂的《新华字典》,上面满是胶带粘贴的痕迹。“父亲舍不得丢掉那本字典。他觉得修修补补还能用,就一直留着。”张富清的儿子张健全说,多年来,父亲坚持用字典学习,把字典当成“无声的老师”,一直舍不得换。
        除了字典外,张富清还有一只人民代表团慰问人民解放军的搪瓷缸——一面印着天安门、和平鸽的图案,一面印着“献给英勇的中国人民解放军”“保卫祖国 保卫和平”“全国人民慰问人民解放军代表团赠”等字。
        杯子如今已打满了补丁。这是张富清艰苦朴素的体现,也寄托着他对部队和战友深深的思念。从来凤县城到三胡区、卯洞公社再到来凤县城,张富清工作的地点一直在变,但这只搪瓷缸,他始终带在身边。
        富足于精神,清廉于物质,是张富清廉洁齐家最鲜亮的底色。在三胡区工作那段时间,正值全国三年自然灾害时期,国家机关精减人员。他劝说妻子孙玉兰辞去供销社的公职。大儿子张建国高中毕业,听说恩施城里有招工指标,很想去。张富清负责这项工作,他不但对儿子隐瞒了信息,还要求儿子响应国家号召,到卯洞公社的万亩林场锻炼……
        相濡以沫的妻子,也没有因为张富清的公职,得到过任何“特殊照顾”;四个子女,没有一个沾过父亲的光。
        一双鞋
        在时代楷模发布会现场,73岁的来凤县百福司镇退休干部杨胜友上场时,带来了一样特殊的东西——一双草鞋。
        这双草鞋的背后有着怎样的故事?
        当年,张富清到卯洞公社任职。一次,张富清和杨胜友下乡检查农业生产情况。走在崎岖的山路上,张富清的草鞋磨烂了。两人便走到附近的供销社准备买双草鞋。不料,张富清发现柜台上的草鞋或没有带子,或没有后跟,都残缺不全。看到这一幕,张富清的脸沉了下来,严肃地对营业员说:“这么破旧的草鞋还卖给老百姓,你们到底有没有良心?”张富清当即要求在场的工作人员要严肃处理这件事情。
        草鞋虽小,反映的却是张富清心中有人民、时刻为人民的大情怀。在他心里,他宁愿自己吃苦、吃亏,也不愿老百姓受苦、受累。
        除了草鞋,张富清在高洞村修路的事儿也让不少人记忆犹新。
        当年的高洞村,是卯洞公社最偏远的地方。山连着山,村民出行走羊肠小路,交易山货靠肩挑背扛运。张富清来到高洞村,看着乡亲们种出的烟草运不出去、卖不上价,生活穷苦,他下定决心要修通高洞村的路。1977年上半年,在张富清的带领下,高洞村到同镇安抚司村的公路动工了。
        高洞村的山路难修。张富清既当指挥员,又当战斗员,艰难险阻之处,必有他的身影。在75岁的高洞村村民吴国树的记忆中,7公里长的通村路上,有两处最险:一是鸡爪山,二是高洞村的入口。“当时,我们用了炸药,才打通这条挂壁路。” 吴国树说。
        1978年,高洞村的通村路成功开通,高洞村终于有了第一条像样的出村路。至今,这条路还在为高洞村2000余名村民出行提供着便利。
        在张富清工作过的地方,类似的故事还有很多……
        一颗初心,张富清一守就是一辈子。“我今年95岁了。我这一辈子不管走到哪里,我都会牢牢记在心里,是党培养我成为一名革命军人、共产党员。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老百姓,为了党和国家。”张富清说。
        心系人民群众,不忘初心使命。这就是张富清,一名真正的共产党人。
        一个笑
        斑驳的墙壁前,一身黑衣、一顶黑帽,张富清笑得坦然、笑得灿烂——这张照片,被许多媒体采用过。
        张富清的笑容给每一位采访过他的人,都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。这笑容,像风雨后的暖阳,充满着奋进的力量,体现着一位战斗英雄的坚强与乐观。
        张富清吃过的苦不可谓不多,在枪林弹雨中冲锋,在重重大山里坚守,在腿被截肢后站起……他将对战友的思念化作前行的动力,将对家乡的惦念化作建设来凤的激情,将共产党人的初心化作重新站起的力量,坚强乐观地面对一切困难。
        在永丰战役时,张富清是冲锋在前的突击队员。“一夜之间换了3个营长、8个连长”是攻打永丰城那个晚上惨烈的战况。子弹擦着张富清的头皮飞过,给他留下了一道褪不去的伤疤。张富清不叫苦、不嫌累、不怕死,出色地完成组织交给他的突击任务。峥嵘岁月在张富清身上留下了许多战伤,每一道伤都是光荣的勋章。
        和平年代,张富清依旧冲锋在前,不惧艰苦。“来以前,学校的党组织找我打过招呼:来凤在三省交界处,是湖北最困难、最艰苦的地方。作为一名老同志,在战场上,死都不怕,我还会怕苦吗?”谈到他支援来凤县的建设,张富清这样说。遇见过粮食短缺,遇见过山路难行,张富清毫不退缩,一直坚守在这片条件艰苦的土地上。
        88岁时,他因膝盖化脓截肢。面对家人的担忧,张富清却自嘲:“战争年代腿都没掉,没想到和平时期掉了。”彼时的他,仍没有向困难屈服。“我还有一条右腿,还可以站起来。”张富清说。经过一番艰辛的康复训练,不到一年,这位老兵在截肢手术后重新站起。
        而只有老伴孙玉兰知道,他为了重新站起付出的一次次锻炼、忍受的一次次疼痛。面对子女、面对外界,张富清始终笑对人生。他的笑,有血性和忠诚,也有乐观与刚毅。
        战争年代,他有血与火交织的忠诚;和平时期,他在平凡中映照出伟大,无愧初心,无愧使命,无愧“富”“清”。
        60余载,风风雨雨,从人民功臣到人民公仆,他没有躺在功劳簿上,无论顺境逆境,他都初心不变、本色不改,生动地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不变的初心。